第一个想不通的是:AZ为什么要去推广一个本土企业的中成药?第二个想不通的是绿叶为什么要把血脂康交给AZ推广?
我并不了解其中的内幕消息,都是瞎猜.......其实,真实的原因并不是很重要,外人还是要通过这个事情想想自己的事情。
对于AZ的想法,我猜测有两个原因:第一,这与可定的走势有关。立普妥和可定打了很多年,结果是立普妥占了上风。带量采购一来,价格形势变得对AZ更加不利。辉瑞立普妥20mg的平均中标价55元/盒,嘉林阿乐在4+7带量采购中的中选价格是6.6元/盒。AZ可定的10mg*7片平均中标价49元左右,浙江京新中选品种为28片,换算为10mg*7片为5.45元/盒。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否降价,将来都很难做。如果后续没有降脂新产品,AZ耕耘多年的降脂市场就可惜了......特别是AZ在县域基层市场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县域市场还是很适合中成药的。
那AZ可以在全球找一个其他降脂类的西药,为什么会选择一个中成药呢?AZ深度理解了国家长远的医药政策,还是有利于中医中药的。只是当前的中成药大多没有做出足够的、真实的和有说服力的临床证据,过去的学术推广也走入了歧途。如果解决这两个问题,中成药也能非常美好的未来。
同时,这是用具体的行动向中国政府的表态:AZ支持国家发展中医药的国策,与本土企业深度合作,帮助实现中医药国际化。
第二个问题,绿叶自己有完整的销售团队,为什么会把血脂康的全国市场都交给AZ去?
这个问题相对比较容易想通。首先,血脂康要走国际化的路,看看丹参滴丸国际化的前车之鉴,可能觉得还是得有个国际水准的“战略合作伙伴”才行。
那为什么要把整个国内市场都给AZ呢?中成药的学术推广一直是个大难题。同样的话,由外企说出来,与内企自己说就是不一样。AZ的学术能力这么强,把血脂康交给AZ,说不定,还真能玩出什么花活来!
我文章开始就说了,猜测其中的原因,并非本文的目的,还是学习AZ在营销模式上的大胆创新。
所谓创新,往往出现在大部分人想不到的方向上,先是“想不通”,再想想就豁然开朗了。
那么,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如何产生想法呢?有偶然因素,比如AZ的BD或其他高层领导,正好认识绿叶的高层领导,一起吃饭聊天过程中冒出的想法,一开始觉得异想天开,再想想......为什么不可以?!
还有必然因素,就是创新思维的习惯驱动。AZ在营销创新方面确实很强,有大量值得学习借鉴的案例。他们已经习惯于这样的思维模式,建立了内部创新的机制和环境,已经与大部分药企的传统思维模式有很大区别,或许他们的BD一直在找这方面的产品、合作伙伴和时机而已。
最后一句话,感叹完AZ的创新思维之后,还是要落实在自己的创新思维训练和内部创新机制上——从老板到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