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药脉通
▍作者:司徒阳明
昨日,央视就辅助用药发声,《焦点访谈》以专题栏目的形式就安徽的辅助用药管理为范本进行了长达15分钟的梳理。
2018年12月13日,国家卫健委发文,要求各地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选出20个辅助用药,并逐级上报,以此为基础形成全国性辅助用药目录,各省、医院要以此目录为基础,制定本省、本医院的辅助用药目录。
央视报道称,目前各地已经将汇总的目录上报,专家正在进行论证。一份全国性的辅助用药目录呼之欲出。
该通知发出后,遭到业界极大反弹。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栏目对此进行正式回应——为什么要对辅助用药进行管理。
当然《焦点访谈》在传递态度之余,更重要的是告诉了业界,辅助用药未来将会如何管理。
以安徽为模版,介绍辅助用药管理模式时传递出的强烈信号是对辅助用药管理,安徽将是模版,而且,传递了明显的态度是业界反对无效!
《焦点访谈》表述说,安徽省管理办法出台后,(医药)一些机构提出了行政复议申请。当时的安徽省卫计委,顶着压力也要把辅助用药的管理继续推动下去。
“花了一个星期找文件,找证据,我们的这种做法完全符合医改的精神,国务院办公厅的医改文件,国家卫计委的医改文件精神。我证据拿出来,我就不该撤销这文件。这文件就没有撤掉,后来这是药企撤销了。”
这几个药品被央视曝光
《焦点访谈》以具体案例明确了辅助用药使用带来的浪费——每年浪费成百上千亿医保资金。
案例:处方中辅助用药占比超过50%很多,极端案例8成多是辅助用药
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临床路径管理指导中心的主任周勤指出的一个病例:病人是胫骨骨折,用了瓜蒌皮注射液5080(元),复方三维B,就是讲的那个高价维生素1140(元),总共用了9700多元钱的药,其中8200元钱是这些药。真正治疗的药其实只花了1000元钱。
也就是说,按照周勤的分析,处方中辅助用药的使用比例高达84.5%。经此案例,辅助用药带来的浪费显然触目惊心。
值得关注的是,在报道中,瓜蒌皮注射液、复方三维B、谷红注射液、骨瓜提取物注射液、参附注射液、核糖核酸II针、苦参碱注射液、脑蛋白水解物针、注射用胸腺法新、吡拉西坦氯化钠、益血生胶囊、河车大造胶囊等药品都是被报道中直接点出名字的产品,这不由让人揣测,难道这几款药品已经被国家或者安徽确定为辅助用药,所以毫不客气点出?当然,这只是揣测,具体名单要以相关部门出炉的正式名单为准。
在指出滥用辅助用药后,《焦点访谈》随即指出了辅助用药滥用的三大原因:
1)医院没有管理动力,药品有15%的加成,这对医院来说是利润,所以不管;以后取消后,有管理动力了;
2)患者药品使用上有误区,喜欢打点滴,同时开药可以报销;
3)医生开药没有约束。一款辅助用药,2015年比2014年翻倍,2014年用了400万,2015年用了815万,这800万(元)的药,其中有三个医生开了320万元的药,占里面40%。
成效:辅助用药管理大大减少。以安徽宣称为例,住院处方次均减少1/3。
辅助用药管理安徽样板
《焦点访谈》这个报道,之所以需要业界特别重视,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报道还点出了官方对辅助用药管理的原则和办法。
首先,列入辅助用药名单后,未来还能卖吗?
对此,周勤也就是安徽省临床路径管理中心主任表示,不是说这药不能用,只要合理用,临床路径也可以用,但要说明原因。
所以,对于所有被定义辅助用药的药品,未来要想在医院市场继续使用,需要给医生讲明白的是到底解决了哪些目前临床上面没有解决需求,如果这点始终没有说明白,那么未来在临床使用上将会艰难;
其次,对于临床用药将怎么管理:临床路径准入管理为主。
《焦点访谈》提出,2015年12月29日,安徽省卫计委发布了《关于成立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临床路径管理指导中心的通知》和相关实施方案,方案中强调要在临床路径的管理中“加强辅助用药管理”,规定21种辅助药物不能纳入临床路径表单。
不能纳入临床管理或许将成为辅助用药管理重要方式。早在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就开始推广临床路径管理,迄今为止,已经出台了1010个疾病的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这些主要临床路径管理主要以化药为主。
今年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又出台了包括风温肺热病(重症肺炎)等95个中医优势病种的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
此前,因为临床用药管理未有太多约束,所以临床路径推广虽然口号响亮,其实一直未见太大成效。现在,笔者认为,一方面随着临床用药管理越来越严格,另一方面,随着按病种付费、DRGS(按疾病诊断组付费)等付费方式的改革推广,临床路径管理必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前,药品在推广时亮点常是:医保产品、独家,但未来可能更多的是进入临床路径产品了。
再次,临床药师、处方点评等临床督查将成为限制辅助用药监控使用的手段。
《焦点访谈》还透露出的信息包括除了临床路径管理之外,还有哪些手段将成为辅助用药管理的手段。
报道表示,安徽组织培训了一批临床药师,每季度督查一次,其具体方式是抽取病历及其费用清单进行现场检查,督查组成员发现了一些问题,并叫来相关的医务人员了解情况。
在药品取消加成后,原来被评价为“发药的”,在药品加成取消以后,临床药师职权责也发生了变化,将会越来越活跃在临床一线,成为医院临床用药的守门员。像北京医改典型——朝阳医院中,临床药师是医生处方审核员,如果临床药师不认同,处方会被退回医生那里,重新开出。
《焦点访谈》报道的辅助用药案例其实也特别提醒需要行业警惕,用药金额从400多万增加到800多万,其中3名医生用了320万,不由得让笔者想到了本山大叔和宋丹丹的知名小品,指着一只羊薅羊毛,很容易被发现就被定为“薅社会主义羊毛”。在未来辅助用药的管理,随着处方用药管理严格和医保支付大数据管理下,类似的案例肯定会特别容易成为监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