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招商热线:400-116-1787

                 13173168570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民主街2010号(寒亭高新技术产业园)

邮  箱:sdbnyy@163.com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流感进入高发期,每年超29万人死亡,这些症状要当心!

发布日期:2017-12-28 作者: 点击:

警惕!流感进入高发期,今年流感病例比例竟然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


今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消息: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信息,全球每年约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和29-65万死亡。


最近我国内地流感监测结果显示,近期我国南北方均已进入流感冬季流行高峰季节,哨点医院报告的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比例高于过去3年同期水平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已达往年高峰水平,且仍呈上升趋势。



近日,各大医院儿科爆棚,杭州某医院儿科就诊甚至排队要排8-9小时,今年流行的这种病毒尤其凶猛,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


关于流感这些知识你一定要知道:




视频来源:北京市西城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流感主要症状及发展情况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等症状。患者体温一般高达39-40℃,高热往往持续3-4天。


流感能加重患者原有的疾病(如心肺疾患)或引起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在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全球每年约有5-10%的成人和20-30%的儿童罹患流感,导致300-500万重症病例和29-65万死亡。



怎样区分普通感冒和流感?


普通感冒:潜伏期大约为1天,起病不急,以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为主要表现。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鼻涕变稠,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


流感:潜伏期大约1-3天,起病大多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开始表现为怕冷、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头痛、咽干咽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


如何预防冬季流感?


目前来说,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仍是接种流感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奥司他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流感的有效治疗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除此之外,还要做到:


勤洗手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尤其是在咳嗽、打喷嚏之后,在就餐前或者接触污染的环境之后,要注意洗手,多洗手,彻底洗手。另外,不要养成揉鼻子、抠鼻孔的坏习惯,这样很容易把手上的病毒带到最易被传染的部位。


勤通风


注意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环境清洁和良好的通风状态也是非常重要,注意打扫居室、开窗通风。 


多喝水


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同时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


少去人流密集地


尽量减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可以减少与患病人群的接触机会,尽量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如果像家庭成员需要照顾的尽量要佩戴口罩。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多吃蔬菜水果。同时做到作息生活有规律、保证睡眠、不吸烟、少饮酒,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提高自身免疫力。


哪些人需要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属于国家规定的二类疫苗实行“自愿、自费”接种。一般来说,年龄在6个月以上,没有接种禁忌症者都可以接种流感疫苗。由于流感可导致严重并发症,建议以下重点人群应尽早接种流感疫苗以保障健康:


① 60岁以上老年人;


② 慢性病患者及体弱多病者;


③ 长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儿童及青少年(6月-18岁);


④ 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特别是一线工作人员;


⑤ 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


⑥ 养老院、老年人护理中心、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


⑦ 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特别是出租车司机、民航、铁路、公路交通的司乘人员,商业及旅游服务的从业人员等;


⑧ 在写字楼或其他密闭空间工作的人员和经常出差或国内外旅行的人员。



哪些人禁止接种流感疫苗?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接种流感疫苗,比如说以下几类人群是禁止接种的:


①对鸡蛋及疫苗中其它成分过敏者;


②怀孕3个月以内的孕妇;


③急性发热性疾病患者;


④慢性病急性发作期;


⑤严重过敏体质者;


⑥医生认为不适合接种的其他情形。




这些流感误区要注意




打了疫苗就高枕无忧?


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每年的疫苗都是根据当年的流行毒株进行研制。因此建议每年接种新的流感疫苗。


喝中药能防流感?


专家称,部分中药是有抗病毒的作用,但作为药物同样存在副作用。且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都要对症用药,避免出现不适。因此最好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本文网址:http://www.sdfda.com/news/502.html

相关标签: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在线客服
分享 一键分享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