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联系我们CONTACT US

招商热线:400-116-1787

                 13173168570

地址: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民主街2010号(寒亭高新技术产业园)

邮  箱:sdbnyy@163.com


您的当前位置: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药品市场寡头时代到来!9成药企将消失

发布日期:2018-12-14 作者: 点击:

a36c436b8d3409cd834d094987b1860a.png


来源:百家号聪明投资者


导读

药品市场寡头时代到来,3000多家药企将十不存一。

此次招标只是“军阀混战”的市场即将变为大一统市场的预演。


近几个月来,疾风骤雨式的医改成为中国改革步伐最快的领域,而近日开始实施的“带量采购”试点,市场震撼更是前所未有。


本文作者曾经是新财富医药分析师、基金经理,现在也为一级市场投资人。


在中国最关键、最复杂领域的改革——医改关键时刻,他用一二级市场的视角,在“带量采购”试点上看到了更深层次的产业格局变化。


文中,既有行业变革的基本脉络梳理,也有医药各领域、各环节剧变的清晰分析、具体药价的拆解对比、国内外药企的反应,并由此看到聪明资金的选择,推演出药价、药企、医药产业未来趋势……


认真细读,你会看到一张医药变革的清晰图谱。



一场“阳谋”的医改。



没有一部电影能比《我不是药神》如此贴切民生,让仿制药、创新药、原研药这些概念进入民间最大范围的讨论语境。


此次“带量采购”试点带来原研药价格的大幅下跌,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而以原研药作为重要价格参照的化学创新药、激烈竞争的仿制药们,将面临生态巨变的浑水。



疾风骤雨式的改革:

“大一统”后,形成单一客户市场




2018年,中国医疗卫生体系屡上头条,包括寄予厚望的医疗保险统一支付终于实质了一把。


5月31日,国家医疗保障局(简称“医保局”)挂牌,将卫计委的新农合、人社部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保险三大医疗保险“三合一”统一管理。


至此,医保局这个“超级部门”正式接管药品市场流通以及销售最终价格的权杖,同时拥有了定价权、招标采购权以及支付权。


“超级部门”成立后,在如何平衡医疗保险池这个头号目标上,马不停蹄,疾风骤雨。


8月完成三定((定编制、定机构、定职能))之后,9月11日就推出“带量采购”试点。首批“4+7”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4个直辖市,以及广州、深圳、沈阳、大连、西安、成都、厦门7个省会级城市,完成了组织架构、操作细则等。


12月7号,又神速完成了第一批采购试点。


31个试点通用名药品中,有25个集中采购拟中选,其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22个,占集中采购比例达到了88%,原研药仅有3个。


与2017年同种药品最低采购价相比,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达到了96%,降价效果明显。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原研药吉非替尼片(肺癌靶向药),降价76%,福辛普利钠片(降血压药物)降价达68%,这个价格甚至远低于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


095534a4364536f64c30a6d56becad32.jpg




与美国市场多元化医疗保险制度不同,中国高度依赖于政府保险,市场化的医疗保险很少,因此“超级部门”实际上代表了国内处方药市场医疗保险支付的唯一客户。


医保局职责的确定,意味着医药市场正式从原有的多供应商对多采购方的格局,变成了多供应商对单一客户的市场格局。



药品市场寡头时代到来

3000多家药企将十不存一




此次招标只是“军阀混战”的市场即将变为大一统市场的预演。


此前,国内的处方药市场定价是发改委,审批药证是卫计委,医保支付是人社部和卫计委,形成了一个“花钱的不负责,负责的不花钱”的怪圈。


由此衍生出来市场混乱丛生:


市场上,你能看到最高限价、零售价、招标价、医院进价等多个价格;


医院终端药价中,包括了营销费用、回扣、招标费等等额外费用,药品价格水分很多;


药企将仿制药作为类创新药推广和销售,贴上各种高大上的标签,就像拎着皮包卖分歧终端机一样,说的是专业,本质是销售……


此次“超级部门”作为最后支付方,通过统一采购、集中定价,大幅减少了药品到达患者的环节。


随着付款方式变化,以及加量之后药企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整个过程开始阳光化,单一客户又使得费用透明化,通过制度来降低成本,未来行业变革方向越来越清晰……


化学仿制药行业从此前的高壁垒消费品市场推广,变成了成本加成的规模化生产行业。典型代表的正大天晴的恩替卡韦分散片(乙肝抗病毒药品),价格大降92.75%,这个价格已经不可能再有推广费等市场费用。


高质量要求,重资产、强监管,使得未来制药企业比拼的不再是销售队伍,和政府医院的关系,而是比拼的质量控制能力、资金规模、生产成本等制造业的能力。


医药代表作为政府最不待见的角色,终于有了消失的基础。


带量采购使得小型制药企业几乎无法参与,原因很简单:


首先,一致性评价需要投入资金去研发;


其次,带量采购使得库存占用资金迅速上升;


最后,质量控制以及生产成本有效降低,需要更新设备投资,这也是此次拟中标企业均为大型药企的核心原因。


实际上,在未来3~5年中,随着集中采购快速推进、一致性评价的政策推广,类似的头部企业采用大幅降低价格开始清场的事件会不断发生,生产性药企达到美国和日本的集中度将是未来医药行业最大的变化。

这也意味着,目前国内3000多家药企将十不存一,医药投资将加速向龙头集中。



跨国药企加入降价行列

国内化仿药企的估值承压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阿斯利康和施贵宝等跨国药企也加入了降价行列,这对未来中国的创新药产业将引发深远影响。


此次针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吉非替尼(易瑞沙)原研药厂的阿斯利康大幅降价76.01%,日均费用仅为 54.7元/片/日;其中主要竞品之一的埃克替尼(由贝达药业生产)医保价格已经达到了38.43元/片,一日三片,日均费用115.29元,远高于吉非替尼。


两种药物适应症基本一致,临床实验效果无明显差异,在医保费用支出追求性价比的原则下,即使政策对国产创新药有支持,但是支付压力使得埃克替尼不得不选择进一步降价,趋同与同类竞品的价格。


这是个“单一客户市场”,正在发生的案例预示着:在未来客户唯一、议价能力大幅提升的情况下,我们对于国产创新药的未来回报预期需要进行调整。


2016年起,在全面接轨海外创新药的原则指导下,国内创新药发展如火如荼。


过去两年创新药研发的井喷基础,是大临床实验许可、优先审评、药证持有人等一系列的基础政策实施。

据长江证券医药研究统计,2013~2017年自主新药的IND(申请临床研究批件)仅为412个,其中2017年达到了131个,预计2018~2020年在临床的IND达到近1000个。


急速突进的核心是,CDE(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在创新药基础薄弱的现实制约下,和FDA相比,国内对me-too(具有自己知识产权的药物,药效和同类突破性药物相当)类的创新药打开了大门,就是基于类似靶点、类似分子结构的仿制创新药的大量开发。


典型例子就是埃克替尼和吉非替尼,其疗效基本一致,并未明显差异。


国内创新药研发的商业逻辑为5亿投资、5年上市,正是基于国际对标产品临床实验的成功概率远高于新机理新靶点的海外创新药,这也是国内研发费用远低于国际的核心原因。


此前估算的市场空间,大致是以患者人数*原研药价格2/3的比例进行估计。其核心假设在于:原研药价格基本保持不变,或者缓步下降,因此创新药市场是可预期的。


但如今,在单一客户背景下,如果市场足够大,原研药加入到降价过程,将大大压缩现有化学仿创药的市场规模预期,进而压低化学仿创药的估值。



此外,按照现有的CDE政策,对于me-too类新药并未关上大门,因此可以看到,热门领域会面临大量的同类创新药在进行临床审评,这意味着这些创新药一旦上市,就面临着激烈的同类产品市场竞争。


同品类分食必然带来价格不断下行的压力,预期数十亿的市场规模分到这种化学仿制创新药,可能也就只有3~5亿元;而创新药的估值是以未来销售的PS(市销率,股价除以每股销售额。市销率越低,说明公司股票目前的投资价值越大)预期估算的,因此,这类同质化学创新药研发企业的pipeline估值下降将是未来可以预期的。


未来统一的大市场,透明化销售,规避了法律和市场风险,这块蛋糕对外资是非常诱人的。


实际上,今年9月,默沙东就将旗下的抗肿瘤的PD-1单抗(Keytruda可瑞达)药品价格定为全球最低,预示着在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上,跨国药企不会轻易放弃。


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同质化创新药竞争受压制的背景下,未来大品种产生的趋势将越来越集中在同质化较少的生物制药以及新机制新靶点的真正创新药。


实际上,聪明的钱已开始做选择。


在港股生物医药类创新研发公司中,以生物药以及全球化的创新药企信达生物、百济神州调整幅度,远小于化学创新药公司;


而歌礼药业、石药集团、中国生物将面临着持续的内生压力。




耗材和医疗器械也面临挑战

带量采购三大问题待解




除了化学仿创药模式面临“带量采购”的估值压力之外,耗材和医疗器械也将遭遇挑战。


近10年来,药品费用占医疗费用的支出占比不断降低,而耗材和医疗器械占医保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


和医药市场类似,耗材以及医疗器械市场也存在着过度市场推广的特点,未来随着医药带量采购的不断扩展,后者也将面临窘境。


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带量采购虽然成功降低了药价,但接下来会有很多问题等待市场答案:


1、可以看到,此次大药企单独中标后清洗了竞争对手,2~3年后没有足够量的企业必然会退出市场,仅剩1~2家的生产企业怎么博弈?


2、仅有1家低价中标后,怎么保证供应的稳定?


3、化学创新药的市场空间变化后,创新药研发又该如何应对?


毕竟,未来已经确定,多供应商单一强势客户的模式使得化学仿制药将会告别高毛利、高费用率,高净利率的模式,转而成为一个规模化生产行业,而高壁垒的生物药以及品牌中药将依赖自身的定价权依然有着光明的未来。


本文网址:http://www.sdfda.com/news/799.html

相关标签:药品市场寡头时代到来!9成药企将消失

最近浏览:

相关产品:

相关新闻:

在线客服
分享 一键分享
欢迎给我们留言
请在此输入留言内容,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姓名
联系人
电话
座机/手机号码
邮箱
邮箱
地址
地址